中新網北京5月23日電(記者馬海燕)“載人航天事業有兩個方向,一是要讓人類走得更遠,甚至走出太陽系;二是要服務於我們生活的地球。”中國載人飛船系統總設計師張柏楠今日對北京幾所高校航空航天專業的青年學子們說,未來的航空航天技術要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才能夠實現商業化,廣泛應用於人類的生產生活。
  北京大學黌門對話第四期“科技與科幻:咫尺或天涯”今日舉行,張柏楠與神舟九號飛船航天員劉旺、北京大學工學院航空航天工程系教授程承旗、科幻小說作家劉慈欣等共同就人類的太空夢進行探討,吸引了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等多所高校相關專業的青年學子參加。
  人類的未來是在地球還是在宇宙?張柏楠說,目前對此還有很大分歧,但人類可以從非洲遷徙到歐亞,最終遍佈地球,也可以從地球遷徙到月球,再從月球走向其他星球,最終遍佈宇宙。
  張柏楠表示,目前地外生存是研究的重要方向,中國的技術已經可以實現人類在月球上建立基地的設想,但是這還要受到國家規劃、經濟環境等因素的影響。
  “為幻想的東西找到實現之路,首先要找到解決問題的基礎理論。”程承旗表示,在飛機還沒有出現的時候,科學家就已經從理論上解決瞭如何將物體送入太空的問題,由此為今天的人類太空實踐奠定了基礎。他希望年輕人除了想象之外,還要腳踏實地地在基礎研究層面有所作為。
  “航天關乎人類的未來。”科幻作家劉慈欣說,航天技術與計算機技術同步出現,目前計算機技術已經深刻改變了人的生活,而航天技術的未來將更寬廣。生於1965年他相信在自己有生之年可以看到航空航天技術市場化,普通人也能夠上太空,人類可以在離地300公里的軌道進行生產活動,世界將因此而改變。
  “從太空看地球,地球很美,而且只有一個。”航天員劉旺則提醒,人類可以走向宇宙,但人類的發展必須基於地球,沒有地球,人類將失去歸屬。他呼籲人們珍惜愛護地球,減少污染和浪費。
  “人要有夢想,有夢想才有未來;人還要勇於實踐,培養動手的能力。”張柏楠說,大航海時代,中華民族失去了一次機遇,不是因為沒有能力,而是因為沒有意識。航天時代,我們一定要有這個意識。他勉勵青年學子要做一個對社會有價值的人。(完)  (原標題:張柏楠:載人航天既要走出太陽系 也要服務地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n75tngfh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